作者: 李若生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4-01-24 09:23
发丝用平刀细琢,丝丝入扣;胡须用尖刀雕刻,纹路清晰……近日,位于定陶区天中街道的一间工作室内,今年55岁的市级非遗项目陶丘核刻代表性传承人张长路,正在直径不足5厘米的桃核上雕刻人物头像。随着刀尖来回跳动,一枚长不盈寸的桃核,便化腐朽为神奇了。
“陶丘核刻因定陶古称陶丘而得名,主要利用桃核、橄榄核等果核进行雕刻。雕刻前需要细细审视桃核的每一条自然纹理,依据桃核的纹理决定手工雕刻的题材内容,因而每一件核雕作品都是孤品,难以复制。”记者见到张长路时,他正在给慕名而来的学生介绍陶丘核刻。
“我从小跟着姥爷许中允和舅舅许和亭学习核雕技艺,做一些手串、笆斗之类的小玩意儿。”提起与核雕的缘分,张长路说,核雕其实并不复杂,大致有选料、定型、雕刻、修正、打磨等环节。但是要有好的作品,雕刻师在创作时不仅要细心更要有耐心,最难的是将核雕所塑造的意境完美展现出来,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。
在张长路看来,核雕是一门磨人的手艺,至今他的手上还有好几道刀疤。“在桃核上刻刀纹,每一面核上至少要刻60刀。刻完后,将刀痕磨掉,要重复三遍不能刻漏桃核。”张长路说,刚开始学的时候,经常被刻刀扎到手,手指上也被磨出茧子,后来渐渐掌握了雕刻的力道,越来越熟练。
在张长路的工作室,一组人物核雕摆件引人注目。“这件作品取名为《一带一路》,人物造型是一个挎着布袋的和尚,一路上布恩施德。”张长路介绍,在制作过程中,为了尽可能贴近人物形象,他翻阅了很多古书名著,并根据人物个性,专门挑选原料。
“人们常说眼神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精气神,所以我就想着从人物眼神上进行创新。”雕刻出人物样貌后,张长路利用自制的工具和显微镜为人物点睛,力求达到更为传神的效果。
靠着对核雕的热爱与执着,经过不断努力和探索,张长路打下了扎实牢固的雕刻功底,无论是浮雕、圆雕还是镂雕,都能以刀代笔、传神刻画。经过30多年的钻研琢磨,如今的张长路在人物、花鸟、神兽的雕刻上,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,多次在国家、省级、市级专业大赛上荣获金奖。
“作为非遗传承人,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,鼓励学徒多参加技术大赛、工艺美术展等活动,增长见识,开阔视野。”张长路表示,平时,他一有时间就免费教授学生核雕技艺,现在跟他学习的徒弟有5人。
如今,陶丘核刻技艺仍在不断丰富创新,在一代代核雕艺人手中精益求精、发扬光大。“守艺更多的是守心,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站出来,将这项历史悠久的雕刻手艺传承下去。”张长路说。 文/图 记者 李若生